瞭解 SSD Over Provisioning (OP)
超容量快取百分比: |
實體容量 - 使用者容量 使用者容量 |
超容量快取百分比公式。
固態硬碟 (SSD) 通常與機械傳統硬碟 (HDD) 在實體尺寸 (例如長、寬和高) 和外部傳輸介面 (例如 SATA 或 SAS 傳輸介面) 上相當類似,但是固態硬碟內部的基礎作業和元件,卻和傳統硬碟所採用的旋轉磁盤式設計差別很大。
當 SSD 組裝完成後,製造商可在進行韌體程式設計時,額外保留一部分硬碟儲存容量做為超容量快取 (OP) 。 超容量快取可提升效能及增加 SSD 的耐用性,有助於硬碟延長壽命,因為 SSD 控制器具有更多 Flash NAND 儲存空間,可緩解 NAND Flash 壽命期間的損耗情形。
實際容量 | 使用者容量 | 超容量快取比例 (%) | 應用等級 |
---|---|---|---|
64GB | 60GB | 7% | 讀取密集型 |
96GB | 90GB | 7% | 讀取密集型 |
128GB | 120GB | 7% | 讀取密集型 |
128GB | 100GB | 28% | 較為密集寫入型 |
256GB | 240GB | 7% | 讀取密集型 |
256GB | 200GB | 28% | 較為密集寫入型 |
512GB | 480GB | 7% | 讀取密集型 |
512GB | 400GB | 28% | 較為密集寫入型 |
1024GB | 960GB | 7% | 讀取密集型 |
1024GB | 800GB | 28% | 較為密集寫入型 |
2048GB | 1800GB | 14% | 讀取密集型 |
2048GB | 1600GB | 28% | 較為密集寫入型 |
應用程式可能是讀取密集型,例如典型用戶端作業量,使用者一般會執行 20% 寫入到 80% 讀取。使用儲存裝置以用於讀取快取的企業應用程式將是讀取密集型;如果這些應用程式將更多資料寫入儲存裝置,則會是較為密集寫入型。
固態硬碟製造商所設定的超容量快取容量大小可能不同,這要視固態硬碟的應用等級和總 NAND 快閃記憶體儲存容量而定。
具備較大儲存容量和不同應用等級的硬碟,為了有效管理更多 NAND 快閃記憶體所需的資源需求,如使用垃圾資料回收功能、備用區塊、和增強資料保護功能,往往會配置較大比例的超容量快取容量,
此 OP 容量的儲存容量無法讓使用者存取,而主機作業系統也看不見此容量。嚴格保留供 SSD 控制器使用。